现在喝到健康的水属实是越来越不简单,那么大家想喝到健康水可以看看这几个小实验,增加些知识。
 
实验一:超滤膜怎么分离水中污物?
 
试验内容:在实验台前,有两个水箱,一边是发黑的脏水,一边是经过净水器过滤后变干净的水在流淌。经过实验人员的操作,市民对净水器的工作原理“一目了然”。
 
一位市民将一根管状超滤膜的一端捏住,然后工作人员利用针管将混有墨汁和其他脏东西的污水注入超滤膜的另外一端,接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膜丝表面均匀地渗透出了晶莹剔透的干净水,而当这位市民松开捏紧的膜丝端的时候,膜丝内被截留下来的脏东西就随之被冲走了。“这就是净水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所以说膜的技术含量,决定着净水器的净水效果!”工作人员说,“膜要过滤掉水体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污染物,还要保持水中的矿物质。”。
 
专家释疑:科学检测发现,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有机膜,在超滤膜的表面布满了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孔,孔径约为0.01微米。在水压驱动下,水分子能透过膜壁上的微孔,而比微孔大的颗粒物会被截留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而水中的微量元素呈离子状态,所以和水分子一起保留了下来。
 
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可被做成平面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
 
实验二:超滤膜会有污染物累积吗?
 
实验内容:许多消费者好奇,水里的“脏东西”被超滤膜“吃”了后去了哪里?会不会导致使用时的二次污染呢?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取出使用后的超滤膜,里面暗藏“玄机”。原来,在水压驱动下,未经过滤的污水从膜的一端进去,净化水从另外一端出来,而被截留下来的脏东西经排污水从其他接口流了出来。这种“一进两出”的设计是可以排污的,所以水中的污染物都不会累积在滤芯里,而可以随着“废水”排出。
 
专家释疑:净水器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更换滤芯,因为净水器截留污物的能力越强,使用越久,滤芯中积累的污染物就越多,如果不及时更换滤芯就极可能引发水质的二次污染问题,导致过滤后的水比过滤前更脏。所以,是否具备排污能力是消费者选购净水器的关键因素。超滤膜因为具有独特设计,滤芯的使用寿命更长(有的能达到3年甚至更长),换芯成本更低,也不容易产生滤芯的二次污染。